教育并非一件“告诉”和“被告知”的事情,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。
一味对孩子说教,根本起不了任何用途哦。
◆ ◆ ◆
01
前天,在肯德基里见到一位母亲,在孩子将饮料洒在衣服上之后,不停地指责孩子。说孩子这点事情都做不好,平常教她的用双手端饮料,如何就记不住?
孩子一脸委屈地看着母亲,在此期间,孩子的父亲跑过来劝说。
可母亲却还是不依不饶,非要孩子承认是自己不小心,并保证回家后,弄脏的衣服自己洗。
大庭广众之下,小姑娘看上去非常无助,可是母亲丝毫没能意识到有哪些不妥。直到孩子哭着承认是自己不对,母亲才停止了指责。
如此的场景,让旁边的人看后都纷纷摇头,和我一块外出逛街的好友,轻声对我说:
“这位母亲,典型的是情商不高,她以为她的教育方法就是对的,可是她不了解,她如此做的结果,就是伤害了孩子弱小的心。”
那天我看到那孩子在整个进餐过程中都看上去很郁闷,而她的母亲却丝毫没知道。
情商低的母亲,才会不考虑及孩子的感受,任意指责,并且不停地对孩子讲道理,孰不知如此不只没办法让孩子受教,只能让孩子陷入到尴尬的境地。
02
孩子犯了错误,父母适合地讲道理,并没那些问题。可是如若,你整天不停地说教讲道理,对于孩子来讲,那绝对就是灾难。教育家卢梭觉得,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办法就是:讲道理,发脾气,刻意感动。
当孩子面对一件错误的时候,父母一味地与之较劲,逼迫孩子听话,跟他们讲关于这件事是不是错了的道理。
如此做的后果就是,将孩子推到了大家的对立面。
对孩子一次次的苛刻,就等于让孩子一次次地自我否定,那种孤独无肋,只能加深孩子的痛苦,让孩子觉得,自己干什么都不可以。
朋友曾对我说了如此一件事情,她说她的女儿,有段日子特别喜欢从楼道的扶手上往下滑。
朋友对孩子说扶手非常脏,不只把衣服弄脏了,还存在安全隐患。
说了几次,孩子当着她的面不如此做,可是背着她却依然我行我素。这下她很不淡定了,甚至于有一次,差点对女儿动手。
听了她的诉说后,我给她支了一个招:既然孩子想如此,那样不如顺着她。只不过告诉孩子从扶手上滑下去可以,但肯定事先拿抹布擦干净。同时因为有安全隐患,必须要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才能如此做。
孩子听了之后很开心,每一次朋友和孩子外出的时候,两人都会玩这个游戏。
再后来因为天天都要做同一个游戏,孩子不再与楼道的扶手较劲了。
朋友事后对我说,看来有的时候,你一味地说教起不了任何用途,想让孩子懂道理,父母要做得有道理,让孩子了解,这件事情做了之后的后果,从中了解这其中的道理。
让孩子深切领会到其中的道理,远比你不停地讲道理要好!这才是情商高的母亲要做的事。
03
当今的父母,一直喜欢以我们的标准去需要孩子。就拿前面那位母亲来讲,她觉得将饮料洒在衣服上,原本是不该发生的事情,为何孩子就是办不到?
孩子办不到,她便开始不停地跟孩子讲道理,只不过,你如此讲下去,除去让孩子愈加反感这件事情,基本起不了什么用途。
那样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了解这其中的道理呢?
在此大人应该尽快给孩子做一个示范,控制好我们的情绪,由于你如若想要孩子同意你的这一看法,就要从情绪上入手,如此一来,就很容易一些。
你控制不了我们的情绪,只不过一味地说教,你的看法,孩子根本都没能从心底里认可,你说得再多,又有哪些用呢?
爸爸妈妈对孩子不停地说教,多半都是无效,对于孩子来讲,爸爸妈妈的爱远比舌头更要紧。
当然也有的父母极少和孩子讲道理,他们做事的风格很与众不同,那就是既然我说了,你不想听,干脆就直接开打。
打完后,却又一再地问孩子,我为何要打你?打你是否由于你叛逆是什么原因?下回你应该记住这次的教训了吧?
如此打完了,又反过头再讲道理的父母,比那些单纯洁讲道理的父母,更叫人无语。
假如说讲道理的父母情商低,那样打孩子的父母基本上就没什么情商,那些又打又骂的父母,孩子如果是遇上了,那简直就是灾难。
04
爸爸妈妈还有一个观念偏差:以我们的标准去需要孩子。你觉得对的,在孩子的眼中,或许根本都没有对与错有什么区别。
闺蜜有一回指着正在玩彩泥的孩子对她说,你如此玩会把家弄得非常脏,是错误的。孩子则看着她地说:
“母亲,难道玩彩泥就不对吗,为何小悦的母亲还鼓励她玩呢?”
孩子的话没错,错就错在母亲没能意识到,玩彩泥在大人的行为标准中,感觉会将家弄脏,甚至于有的孩子会沾到衣服上,很难清洗。
可是对于孩子来讲,玩彩泥真的不算是错事,在玩的过程中,他们感觉到了快乐,所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会觉得,为何觉得开心的事情,就不对呢?
可是女儿玩彩泥,每一次都会弄脏衣服和床单,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正视这个问题呢?
后来闺蜜不再阻止女儿玩,只不过每一次都会让女儿,将被彩泥弄脏的衣服自己去清洗。
几次之后,女儿好像对此有的改变,她主动对闺蜜说,将来玩的时候,不再弄到衣服和床上,不然清洗起来,真的是太费劲了。
事后闺蜜对我说,教育一直都不是讲道理的过程,而是一个体验的过程,只有让孩子领会到了,他才可以理解,才可以转变自己。
只有情商高的母亲,才会如此做。
05
当然也有的父母觉得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,太不直接了。教育孩子最直接的方法,那就是告诉他,如此做是错误的。就像是有些父母曾说过的,我给他指了一条阳关大道,可他却偏偏要跳入火坑。是孩子喜欢跳火坑吗?
不是的,而是孩子根本没能意识到那是火坑,父母说再多,不如让孩子去体验去试。也只有让孩子试了,他才了解原来那条路是行不通的。
可是大部分父母,都不敢做如此的尝试,担忧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,会伤到自己。以至于会对着孩子时常说教,甚至于是阻止孩子去做这件事情。
可是你想过没,你越是让孩子不去做的事情,孩子就越想着去尝试,从而致使孩子也越发的不听话。
情商低的母亲最喜欢做的事情,就是常常去告诉孩子如此是错误的,那样是不可以的。
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,不会控制我们的情绪,于是也会致使与孩子频发矛盾。
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: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。
孩子所看到的,其实和成人所看到的是两种不一样的状况,爸爸妈妈给孩子讲道理,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,孩子并不可以理解太多。
只有爸爸妈妈牵着孩子的手,让孩子从中领会道理,才能让孩子从我们的角度去理解爸爸妈妈的讲的这类道理。
此时的他们,才会愈加可以领会到爸爸妈妈所说的这类,原来是有一番道理的。
就像前面的闺蜜,她对女儿说了不少次不可以在床上玩彩泥,可孩子就是不听,如若她一味地说教,一味地阻止,一定是起不到好的成效。
孩子只有领会了,理解了,才可以内化成他一个人的道理,才愈加可以了解有的事情为何能做,有的事情为何不可以做。
这个世界不只只不过孩子需要学习,需要成长,作为爸爸妈妈同样需要学习和成长。
情商低的母亲,应该学着该怎么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,做到不对孩子一味地说教。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此一段话:任何一种教育现象,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思,他的教育成效就越大。
你给孩子讲道理,意图太明显,孩子是被动同意。如若你以身作则,以你的行为去影响他,那样成效将会好很多。
你想要孩子好好写作业,那样最好你可以拿起书本学起来,由于:
你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讲,用途远大于你的说教。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